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行业焦点 > 正文

心怀高远躬身前行 吉利新能源要亮出底牌了

  轿车有挑战性,吉利喜欢挑战,用成本挑战最苛刻的轿车来做新能源首发,也可以体现吉利电气化的决心。

  “光是靠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炒不出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发展的。”在5月29日的龙湾论坛上,敢怒敢言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又一次向当前新能源市场的行业乱象“开炮”,他语速出奇的慢,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就在这次论坛前夜,吉利汽车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博瑞GE正式上市,作为吉利汽车新能源战略元年的第一款产品,博瑞GE可以算是吉利新能源战略的一张王牌。而用一款中级轿车来打响元年第一枪,正如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在接受BC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轿车有挑战性,吉利喜欢挑战,用成本控制最苛刻的轿车来做新能源首发,也可以体现吉利电气化的决心。”


  安聪慧在当晚的发布会开场发言中,又立下了几个Flag,宣称吉利“立志成为中国新能源节能技术的引领者,让豪华车上才匹配的技术在吉利汽车上触手可及”、“占领技术制高点,让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取得压倒性胜利”。毫无疑问,这样的宣言彰显了吉利汽车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也让每一个听者忍不住血脉喷张。

  不过,心怀高远,更需要躬身前行,吉利这次真的要亮出底牌了。

  蓝色吉利战略提速

  如果把吉利新能源战略看作一场马拉松,那么实事求是地说,与竞争对手相比,吉利此前的配速确实放得有些慢。2017年全年,吉利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不过新能源销量份额不足3%。


  2015年底,吉利宣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放出豪言,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安聪慧至今回忆起来还有些小怨念,因为当时大多数人觉得这一目标过于激进,认为吉利这一步规划步子迈得太大了。但仅仅时隔三年,业内外对吉利的各种质疑越来越少了。

  其实现在再看吉利近几年所做的事,几乎每一件都以激进的风格示人。从2010年上演“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到后来收购宝腾、路特斯,再到今年年初将戴姆勒股票收入囊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吉利实现了太多的不可能,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对吉利产生了一种信仰,认为吉利有能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安聪慧告诉BC记者,为期5年的蓝色吉利行动一直没有改变,而且通过努力,有可能提前实现。

  而出于满足不同阶段客户需求的考虑,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新能源动力系统――智擎,将涵盖纯电技术、混动技术、替代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等四大技术路径。

  在智擎纯电技术上,吉利正在研发的全新一代纯电动模块化架构,预计到2020年,吉利在这一全新架构下投放的包括帝豪EV、帝豪GS纯电动等数款车,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在龙湾论坛上,李书福当众承诺,这一全新纯电动技术架构愿意开放给行业共享,以推动汽车工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变革。


  而在智擎混动技术方面,吉利凭借自主研发的P2.5架构,实现了97%的传动效率,未来将实现30%的动力提升与50%节油率。吉利承诺要提前实现2020年百公里5L的平均油耗限值,让消费者能够用传统汽车的购买成本拥有混动汽车。


  作为第一款诞生于P2.5架构上的吉利新能源车,博瑞GE显然被赋予了相当高的期望。以MHEV(轻混技术)和PHEV(插混技术)两个版本同时推出,博瑞GE价格下探到了13.68万万元,而补贴后16.68万~19.98万元的PHEV车型在上海地区还能享受到新能源牌照,台下观众沸腾的叫好声,足以说明这一价格的竞争力,正如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所说的,博瑞GE肯定是一款走量的车型。

  李书福的忧患与吉利的雄心

  从吉利新能源的技术路线来看,的确始终是以解决用户痛点的角度出发,承诺要做混动普及的执行者,吉利并没有选择站在政策的风口上飞扬。

  这或许也是李书福一次又一次按捺不住,向混乱的市场乱象开炮的原因,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李书福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5月29日的龙湾论坛上,李书福再次强调,“新能源技术,没有三五年时间,没有几十亿投入,没有一只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不可能成功的。”

  实际上最近几年来,虽然吉利的崛起速度越来越快,但作为掌门人的李书福却比以前更低调和沉默,多数吉利发布新车的重要时刻,他都选择了远离舞台和聚光灯,在台下当一个观众。

  但对于吉利汽车的发展,甚至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上,这位草根民营企业家也比以前思考纬度更深远。正是因为思考得越深,李书福的忧患意识也越强烈。


  尽管中国本土汽车竞争力在最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中国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是44.2%,明显高于2014年的38.4%。但李书福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无法回避的挑战:“我们43%都是中低端的,人家56%都是中高端的,我们的43%是不赚钱或者赚一点点钱的,人家56%是赚钱而且赚很多钱的。人家是引领性、原创性和可持续性的,我们存在很多不可持续性的挑战。”


  所以,吉利汽车虽然已经能够稳稳称雄中国品牌车企阵营,但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百万量级”的吉利,看到的是对手“千万量级”的规模,因为在李书福看来,汽车一定是大规模的,他强调:“规模不行,成本优势就没有,规模不行,质量的能力也很难上去,规模不行,可持续性就面临挑战,规模不行,话语权也不行。”

  这些忧患意识,或许也正是吉利汽车最近几年屡屡海外出击的初衷。

  自主品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扮演跟随者的角色,安聪慧说,为什么不能引领?一句“让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取得压倒性胜利”,吉利的雄心与格局已经展露无遗。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